中医对于月经的记载
中医理论对于月经的认识,始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一段:“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月事,即月经。
月经,是女子胞宫(就是子宫)定期排泄的血性物质。古人早已认识到月经是以一个阴历月为一周期而发生的一个生理现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妇人月水》中有说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信、月水、月经。”
因此女子月经,在古代称作 “月事”“月汛”“月水”等。月经定期从女子胞宫中排泄而出,平时又在女子胞中蕴藏,因此决定着女子胞“有藏有泻”、“定期藏泻”,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但形态中空,符合中医藏象中「奇恒之府」的概念,女子胞与胃、胆、脑、髓、骨并属奇恒之腑。
月经具有周期性、节律性,中医认为是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调节而导致月经的规律性变化。
月经不调,就是月事不能按正常规律、以及正常表现而进行。因此,凡是因为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涉及到上述各环节出现问题的,均可以导致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的具体表现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等。
致病因素也有很多,包括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素、房劳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度等等。
所以,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在“急则指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下,讲究“治本以调经”:消除导致月经病的病因,以使月经恢复正常;而“经水出诸肾”,因为月经产生以肾为主导,因此调理月经以补肾为主。
中医能治疗月经不调吗
治疗月经病要重视:
1.调气。“百病皆生于气”,女人多愁善感,情志变化明显,气结则血也流通缓慢,所以调月经要兼顾理气。
2.调养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女人以为阴,以血为主,月经失调者大多有脾虚之证,比如不想吃饭,大便或干或溏,面部浮肿等,所以说脾气旺盛,胃气也会强胜,那么吃的精微物质就能吸收分布,也能化生气血,月经就正常了。
3.固本培精。“肾气为天癸之本”“为先天之本”肾气充足,就像主宰者有力一样,那么月经就能按时来潮,相反肾气虚弱月经就会紊乱。
4.兼顾养心。“妇人百病,皆由心生”。心不生血则失养于脾,脾失健运则生化无力,从而导致阴血越虚,月经不调。
在调理月经的同时要注意月经前调气,经期调血,月经后调肾,此为调经大法。
上一条:【养生之道】秋冬正是养肺之时!
下一条:【健康之道】冬至来临,这四件事帮助改善寒湿 |
返回列表 |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义乌市三溪堂国药馆连锁有限公司 浙ICP备17040676号-1